24
2025-10

《2025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》解读 | 全球碳中和进程进入关键执行期

Author:admin

【前言】

       2025年9月26日,《2025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在北京发布。该报告已连续三年发布并持续优化,构建了一套系统完整、可动态更新的数据与模型方法体系,涵盖全球198个国家与地区,涉及碳中和转型的多个维度,致力于客观、全面地反映全球碳中和进程。

2025年正值《巴黎协定》签署十周年,全球气候行动呈现出“进退并存”的复杂局面。积极的一面是,全球碳中和势头依然强劲。截至今年6月,已有165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,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规模持续扩大。然而,转型之路仍面临挑战:部分国家气候政策出现反复,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未能完全兑现,绿色贸易壁垒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全球转型进程。

在这一关键时期,报告致力于排除短期干扰,聚焦全球低碳转型的深层趋势。报告围绕五大核心问题,沿用“目标—政策—行动—成效”综合评价体系,对各国进展进行了量化评估。



【综述】

总体而言,2025年全球碳中和进展呈现出“目标与政策持续推进、行动进展持平、减排成效尚未充分显现”的复杂局面。根据量化评估标准(0分为无进展,100分为国际当前最佳实践),全球在目标与政策方面的中位数得分显著提高,行动维度中位数得分虽略有增长但提升有限。与此同时,成效维度的中位数得分出现下降,主要归因于部分国家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未达预期。需要指出的是,此次成效评估基于2023年数据,随着各国持续推进相关行动,预计减排成效将在未来数年中逐步显现。

图1. 2025年全球碳中和进展得分情况

根据评估框架,报告延续了过往两年的分类标准,将参与评估的国家划分为四类:

●气候能力者:设定高目标并取得显著成效,涵盖32个国家;

●转型蓄势者:虽目标较高但实际成效有限,共20个国家;

●低调减排者:目标相对保守,却实现较高减排成效,包括23个国家;

●低碳成长者:目标与成效均处于较低水平,涉及33个国家。

与2024年评估结果相比,近半数国家的类别归属发生变化。其中,“气候能力者”规模实现净增长,然而亦有8个国家因碳中和目标弱化,从“转型蓄势者”转为“低碳成长者”。

从宏观评估得分来看,整体呈现出复杂的态势:尽管各国在目标设定与政策推进方面持续进步,这些努力尚未充分转化为实际减排成效;不同国家在各维度上的进展速度与路径亦存在显著差别。为深入理解短期波动背后的机制,区分结构性趋势与周期性波动,有必要在更长远视野下进行评估,并从技术部署、资金流动与国际协作等维度进一步剖析各项得分,从而揭示其深层动因。



【五大核心问题分析】

01 过去一年的核心进展

报告指出,自《巴黎协定》签署至今十年间,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已形成不可逆转的全球趋势。截至2025年6月,全球已有165个国家明确设定了碳中和目标,数量较2024年增加3个。在政策建设方面,目前共有103个国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框架。然而,在具体执行层面,各国表现出现明显差异:尽管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动汽车等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,但全球仍有94个国家在气候投融资方面陷入停滞,部分国家在化石能源转型政策上也出现摇摆反复。

02 各国自主贡献(NDC)对长期目标的支撑

全球气候行动的雄心不足,承诺与目标严重脱节。目前,仅覆盖全球56%排放的48个国家更新了减排承诺。模型测算显示,即便这些承诺全部兑现,到2035年全球碳排放也仅比2019年减少4%-13%,远未达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(IPCC)提出的2℃温控目标所要求的35%减排量。此外,多数国家的中短期行动与长期“碳中和”愿景相去甚远,令其气候承诺的可信度大打折扣。

图2. 2030和2035年NDC下的全球排放轨迹

03 关键技术目标的实现

预测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,七类关键碳中和技术的部署进度仅完成了2030年目标规模的1%-42%。若维持过去十年的平均发展速度,到2030年,仅电动汽车和清洁氢能两个领域有望达成目标。值得注意的是,基于2024年最新数据的预测表明,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有望达到基准年的2.65倍,较此前预测的2.19倍显著提升。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585GW,年增长率达15.1%,创历史新高,这为实现“三倍可再生能源”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

图3. 基于历史装机容量预测2030年可再生能源三倍目标的实现概

04 城市和企业的行动

城市和企业正在构建重要的“安全网”。全球已有303个城市提出碳中和目标,覆盖全球14%的人口和40%的GDP。同时,超过4200家企业通过科学碳目标倡议(SBTi)设定了1.5℃温控路径目标。这些非国家主体的积极参与为全球碳中和进程提供了重要韧性,但在推动系统性转型方面仍无法完全替代国家层面的主导作用。

05 目前全球碳中和进程的执行差距

资金短缺和国际合作障碍是两个关键制约因素。2023年全球气候资金流量达1.9万亿美元,但发展中国家获得的外部资金仅占其实际需求的8%。与此同时,新能源领域的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加剧。模型测算表明,若当前贸易壁垒持续存在,全球光伏和风电投资成本将分别上升6%和3%,这将导致实现“三倍可再生能源”目标需要额外承担约1300亿美元资金缺口。

图4. 发展中国家年度资金需求与资金流入对比



【结论与建议】

全球碳中和已从初步愿景发展为不可逆转的结构性趋势,但转型进程仍面临严峻挑战。目前,需通过深化全球目标共识、加速技术创新发展来增强前进动力;同时要通过破解资金僵局、重建国际合作互信来疏通滞后环节,从而有效缩小执行差距,推动全球碳中和从承诺走向落实。











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026509号-2 sitemap